新金山网--新金山论坛--金山房产、招聘等信息门户网站

搜索
查看: 767|回复: 1

从《上海地名志》聊上海的“老城厢”

1043

主题

2万

回帖

5674

积分

县长

积分
5674
发表于 2021-12-18 13:32:54|来自:中国上海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在上海的城市中心,上海人的母亲河黄浦江的西岸,那是今天上海市黄浦区的行政辖区。辖区内那段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上海古城墙,至今还完整的保留了一段的原样。虽然历程了整整五百年左右的历史沧桑,然而这一段古城墙,今天它仍巍峨的矗立树立在它原来的位置上。



今天依然还存在的一段上海的古城墙

正是因为古代的上海,有了自己城门与城墙的存在,这才在上海原住民的上海话中,有了被称之为上海的“老城厢”,这三个字的存在。

何为上海的“城厢”?虽然这里只有简短的两个字,也许对不少的上海人来说,对“城厢”二字的正确理解,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的。

古代上海城内的原住民,将古城墙围起来的城墙内的区域,称其为“城”;而将城门外热闹的地方,称其为“厢”。这样才有了古代的上海人,将城内与城外热闹区域,合称其为“城厢”的地名概念的由来。随着历史的不断延续,时间日益久了之后,上海人这才在“城厢”两字的前面,加了一个“老”字,表示“城厢”的历史古老而已,上海人的“老城厢”,也由此而来。

我就是一位在上海老城厢出生、长大的孩子。1947年,那还是民国时期,我就出生在当年上海市中心的林森东路58~60号,那里是一幢四层楼房的“上海妇科、儿科医院”。据说当年的林森东路这一带,开设有各类不同的医院。林森东路的2号是延泽医院、林森东路32号是民德医院、林森东路42号是赴旭东诊所、56号是崇济诊所、64号是父子医院、66号为春在医院……,可见这里的医院和诊所确实是不少。



今天淮海东路上的58~60号的四层楼房

林森东路58~60号这幢医院楼房,今天依然还在,但是门牌号已经改为是今天的淮海东路58~60号了。林森先生曾经担任过民国政府的主席,所以路名在解放后,就改为淮海东路了。

我的出生地是“上海”,当然从此“上海”也成为了我的故乡。

我的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和高中,都是在上海老城厢的学校里念的书。因此对于上海的老城厢,我也是非常的熟悉,也非常的热爱。

上海老城厢内的大方弄43号,曾经是上海市邑庙区的区政府的所在地。房子非常不错,进门是个不小的庭园,底楼大厅全是花砖地板铺成……。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,这里曾经是南市区图书馆的所在地。

我学生时代的家,就在南市区图书馆附近,因此我常去南市区图书馆阅读和借书。南市区图书馆渐渐成为我在学生时代,从这里获得无数的课外知识的源泉之处。

走上工作岗位后,自己先后在南市区的教育局、文化局、宣传部都工作过……。这一段的个人工作经历,让我对上海古老的老城厢,那就更加的熟悉和了解了。

那部长达八百多页的上海经典地名史书《上海地名志》,成为我走进“上海老城厢”地名历史文化的学习与研究的知识源泉的知识库。“上海老城厢”知识上的升华,让我开始踏入对故乡上海更新、更高的知识境界之内。

在《上海地名志》的589页上,有一节标题为“上海旧城厢的地名文化”的论述,它让我久久不能忘怀。现摘入相关段落如下:

“上海旧城厢系指今南市区范围内的原上海县城所在地。旧志所附地图,图名标为《上海城厢内外图》,城厢内即是今人民路、中华路所环绕的地区,而城外系指今小东门外的十六铺一带。”

这里是“上海地方志”书中,上海相关地名学者,对上海“老城厢”地名概念的简单介绍。对上海城厢的内与外,都做了简单,明了的陈述。

据所见资料,北宋后期,由于古吴淞江逐渐淤塞,外来船舶改由上海浦进入今上海地区,停泊在今十六铺从新开河到大小东门一带,日久天长,居民聚居,形成今上海的早期聚落。上海的早期聚落,凭着有利的自然条件,贸易日益繁盛,人口日益增多,很快,由聚落而集市,北宋时已设酒务,称上海务,直至南宋绍熙四年(1193年)至咸淳三年(1267年)置上海镇,以初具城市雏形。据南宋董楷《受福亭记》记载,当时已设有舶司,建有拱辰坊、益庆桥、受福桥,另有酒库、文昌宫、文昌坊、致民坊、徒神祠、……。升为上海镇后,镇内设有市舶司、榷场、酒库、军隘、官署、儒塾、佛宫、仙馆、甿廛。

今天上海地方志的著名研究学者们,用白底黑字告诉我们:在千年前的宋代时期,在今天的上海老城厢的土地上,就有了“上海浦”、“上海的早期聚落”,以及宋朝廷在此所设的“上海务”和“上海镇”。上海的地名历史研究,可以从唐未宋初的年代开始。由此可见,上海城市的起源,全都在今天上海的老城厢的这片故土之上。这里才是上海城市之根的所在地。

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批准置上海县后,增设县署、衙门、校场、兵防、仓厫、海关、海防道署。清道光二十三年(1843年)松江府海防同知署又移驻上海县城。究上海镇的得名,史界认为以镇滨上海浦之故,直至元至元二十九年(1292年)以高昌,海隅、新江、北亭、长人五乡之地置县时,将县治建在上海镇,仍沿用“上海”为县名,称上海县。1927年设上海特别市,仍沿用“上海”为市名,其来龙去脉都源于此。

1291年上海建县,1927年上海建市。所有关于“上海”地名的研究,可以从千年前的唐末宋初的“上海浦”开始,一直延伸至1927年的上海市。所有关于“上海”地名的来龙去脉,都一清二楚,没有任何含糊的地方。上海的老城厢,才是真正的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。

1958年的年底,才刚刚划归上海直辖市管辖的原江苏省松江县,有八位土生土长在的原江苏省松江县人,在上海市松江县的土地上去寻根。竟然书写了一本“奇书”——《上海之根松江》。

这里我简单地来聊一下这个荒唐的编写吧:杨峥、任向阳、顾静华、何惠明、钱明光、欧粤、李圆圆,即《上海之根松江》的作者,这些出生在江苏省松江县的原住民,竟然能在松江县的土地上,来寻找上海之根在松江的“奇谈怪论,我不得不敬佩他们的天才“奇论”。这八位松江人,连上海历史文化最基本的上海乡土历史地理,都一窍不通的人,还要不请自来代为上海人,去寻找上海之根?这纯粹是不怀好心的篡改上海真实的乡土历史文化。上海人,在上海的土地上,去寻找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,那是每一位上海人的理想和责任。生活在上海土地上的上海人,才是上海寻根的主力军,他们每一年的365天,都在经历着上海历史文化的熏陶。请问上述八位松江籍人士,你们有这样的经历和知识吗?你们懂上海的古代人文与历史地理吗?

松江人,在松江的土地上,能找到松江之根,他们是具有优势的。但松江人,在松江的土地上,去寻找上海之根?你说可能吗?

从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建县至民国16年(1927年)建立上海特别市止,历经了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国初期五个历史朝代,值635年之久,在这635年中,旧上海县城一直是上海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中心,因而在这片并不古老(也可以说是年轻的)土地上,留下为数很多的、瑰丽的文化遗产,在这批遗产中,多数虽已无存,但已在上海的历史上展现其应有的光芒。”

从宋代的上海浦开始,历经上海务、上海镇、上海县、上海特别市,所有这些地名均取名为“上海”。而这些取地名为“上海”各个区域,在历经了宋、元、明、清、民国初期五个历史朝代,值635年之久。在这635年中,旧上海县城一直是上海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的中心。

撰写《上海地名志》的学者们,都是研究上海地名历史文化的一流专家或著名学者。《上海地名志》的阅读与学习,让我对历史上的旧上海县城,也就是上海人在民间都爱称其为“上海的老城厢”的历史地名知识,获益匪浅。



清代光绪十年(1884年)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

喜欢或熟悉上海古代历史文化的人,对上面这张清代光绪十年的“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”,还是非常熟悉的。

从1843年上海开埠以后,上海县城北门外,一直向北延伸,都逐渐陆续开辟出了西方英、法、美等国家的租界。从此这才开始有了当年上海县城的“城厢”和“租界”,这二片不同的行政管辖区域。上海的半封建,半殖民地历史,从此拉开历史的序幕。这张地图西面没有画出来的地图,应该都是广大的农村地区,所以才没将它们标志出来。

稍微仔细的阅读一下上面的这幅历史地理图:在黄浦江的西岸,上海的老城厢、法租界、英租界、美租界,依次向北延伸。这里南北狭长,长度大约在二公里左右吧;东西较窄,宽度大约在一公里的区域。这就是当年的“上海城市”的辖区范围了。

什么是城市?简单的说:那是相对于农村而言,那是一片没有农田和农村的地方,但有手工业、商业、居民等等的城市元素。

很有趣的是我们发现,1884年的上海城,除了苏州河北面较小的美租界地块外,当年的上海城(包括城厢和英法租界在内),其实它们的辖区,全都在今天上海市的黄浦区之内。而且也只是现在黄浦区其沿黄浦江西岸的那部分区域。



今天上海市黄浦区的全境地理图

今天上海市黄浦区的行政辖区内,它是由曾经的老黄浦区、老南市区和老卢湾区,这三个老区合并后而形成的。如今全区面积有20.46平方公里,人口67.84万人(2010年)。

如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文稿时,那就是:上海老城厢,上海历史文化真正的发祥地,这里才是上海之根的那片故土,“上海之根·黄浦故里”。
转自 微信公众号  “上海古城记忆”
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164

主题

2970

回帖

191

积分

外卖小哥

Rank: 1

积分
191
QQ
发表于 2021-12-18 18:44:26|来自:中国上海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海派文化是江浙移民创造的,但是上海县也是受松江府管辖,开埠后半独立于松江府,直到1927年上海特别市建立,才完全独立于松江府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